10亿、100亿、1000亿……11日零点的钟声敲响,天猫“双十一”成交额不断更新,2019年“双十一”的序幕正式拉开。截至11月12日零点,最终成交额定格在2684亿元。
根据天猫的数据,今年“双十一”广东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省份。其中,广州人的购买热情最高涨。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广东省“热买城市”中广州排名第一,交易额为80.7亿元,深圳、东莞紧随其后;京东媒体数据中心也显示,广州在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中也位列榜首。
而在去年,广州不仅是广东省内的“购买冠军”,还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杭州。在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广州已经连续31年排名全国第三。
广州人有多能买?还有一组数据值得思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6.95亿元,增长8.2%,连续5个月保持在8%以上;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速创年度新高,增长12.9%,拉动社会零售额增长1.6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36.8%,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3.3%。
不难发现,向来低调的广州人,不仅“能买”,而且“会买”。背后原因为何?强劲消费力的背后,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焕发新活力的最佳体现。
》强动力《
手中有“余粮”消费跟得上
强消费力的基础首先是“手有余粮”。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是一马当先。
而衡量消费力的首要条件,还得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购买力才能“水涨船高”。
从2018年的统计数据上看,广州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982.1元,增速为8.3%。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北京的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361元,增速为6.3%;上海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034元,增速为8.7%;深圳的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543.60元,5.7%。
这说明,广州人在收入数值上与北京、上海、深圳旗鼓相当,在增速上则大有领跑之势。
银行存款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城市居民的富裕程度。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末,广州全市住户存款达到16456.56亿元,比年初增长9.4%,次于北京(32507.8亿元)、上海(28569.24亿元),高于深圳(13810.06亿元)。
广州人的钱,都是从哪来的?一方面,繁盛千年的商贸业为广州留下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也让广州人深谙经商之道。在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前10强零售企业中,广州有3家,其中广州的晶东贸易公司规模领先,居全省第一;唯品会数字科技、广州昊超(天猫超市)等电商企业也在今年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另一方面,具备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正在广州崛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广州的“显示度”不断提升,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前三季度,广州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3174.06亿元,增长7.0%。高端、智能制造产品加快释放潜力,仅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速便已高达81.9%。
除了本地消费者有消费能力以外,一座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消费吸引力也十分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城市的总体消费规模。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定位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广州,其辐射力早已不局限于周边地区。
硬件的连接为广州吸引周边消费者提供了前提基础。在如今“区区通地铁”的基础上,广州还将规划营建17条地铁与佛山对接融合,5条地铁与东莞衔接,地铁18号线还有望南延至中山、珠海。按照规划,广州将构建与周边城市轨道1小时交通圈,实现广深港澳城市中心区高速直达。所以周边地区的消费潜力也被磁吸到广州这个“大盘子”中来。
》新逻辑《
从追求体量大到追求品质高
线上,“双十一”活动直到11月11日零时才正式开幕,但在线下,广州的各大商场在上周末就已经纷纷开启了“大促”模式,城内几大商圈更是人头攒动。
11月8日晚,本地百货龙头广百百货举办的“广百之夜”如期而至,吸引了众多街坊前来“打卡”。已经连续举办8年的“广百之夜”,成为了广州市民最爱的、最热闹的线下品牌营销活动之一,每一年都致力于为市民带来崭新的购物体验。
今年,除了折扣,广百百货还首次推出了IP形象“百熊家族”,并销售相应的周边产品,以期使广百百货的品牌形象朝着更为年轻化、多元化发展。
在广州,如何买得更有趣味、买得更有新鲜感,成了城中零售商家面临的新课题,这也是刺激更多消费的关键之一。当电商巨头纷纷抢占线下网点时,广州的传统零售商也加快在重构“人、货、场”、提升运营效率,并在消费体验上寻求突破。
承载着不少老广青春岁月的中华广场,在今年9月“华丽变身”,投入2.8亿元进行升级改造,其目标是打造“区域型中高端休闲购物中心”;“夜经济”的火热,则让遍布全城的15个夜间消费集聚区成为“夜猫子”们的集散地。
消费场景迭代的背后,也是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当“体验至上”新消费理念逐渐普及,只有不断求新求变的广州商家才能唤醒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的质量和体验。
今年以来,广州先后发布了《广州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2019年稳增长促消费工作方案》《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还举行了亚洲美食节、2019广州国际购物节、2019广州国际美食节等活动。
一系列促消费的举措,将广州城中的消费氛围推向高潮。
在某网站关于“如何评价广州这座城市?”的话题讨论中,一位网友的回答获得了超过4000个“赞”。他说:“在四个一线城市里,只有广州可以让经济能力不足,或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不用支付高昂的房租,就可以住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还能吃到超高性价比的美食。”
“性价比”的胜出,也是消费、生活品质的胜出。而事实上,城市生活的高性价比带来的不仅是对消费力的解放,也是城市魅力的“升级”。
记者从广东省统计局理解到,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1346万人,相较于2017年,增长了177万人,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而其中,广州市全年新增常住人口40.6万人,约占全省增长量的23%,连续4年保持每年逾40万人的增量。
》稳增长《
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与消费“相辅相成”
老广们不仅爱买,而且会买。这股强大的消费潜力也成为推动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动力,背后折射的更是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以海鼗为例,现在,买洋货和买国货的消费体验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成了很多广州人的共同感受。随着通关速度越来越快,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再由物流公司快速通关、配送,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门。
“双十一”过后,南沙保税港区出入闸口的集装箱车辆川流不息,运送高峰预计将持续到11月15日。截至11月11日24时,南沙保税港区全天验放网购保税进口清单387万票,同比增长14%,货值9.6亿元,同比增长22.5%,当日峰值单量达6.3万票/分钟。
而被广州人熟悉的唯品会,也是近年来乘着“双十一”东风不断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在南沙唯品会自建仓内,一条长约2公里的自动分拣生产线已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小时处理量可达1.5万单,快捷的分拣效率有力支撑了今年“双十一”企业庞大的业务量。“今年我们将南沙保税港区自建仓作为华南地区中心仓。”唯品会南沙海鼗仓经理彭新国表示。
今年是卓志跨境+参加“双十一”的第二年,全渠道成交总额同比增长了900%,各渠道各品类销量增长明显。业务量飞速增长的背后,卓志供应链相关负责人坦言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建给跨境电商企业带了不少红利。
“我们在南沙主力牵头打造的全球优品国际分拨中心,已有安利、雀巢等3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进驻。截至2019年7月底,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超100亿元。未来五年服务超2000个品牌,实现年外贸额2000亿元以上。”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卓志将继续立足大湾区,发力跨境电商产业。
商品通关快、效率高、品质优、服务强……让更多人选择了跨境电商这种新型消费方式,广州更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取得跨境电商进口额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
2018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广州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提出,广州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营建国际商贸中心。力争到2022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营建取得明显进展。
当下,广州现代服务业正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双提升,引领经济结构升级,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而这,或许是解答广州人为什么能具备强劲消费力的“终极答案”。
■数读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人都“买了啥”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6.95亿元,增长8.2%
●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1361亿元,增长9.3%,实现近5个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速创年度新高,增长12.9%,拉动社零额增长1.6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5.91亿元,增长9.6%,创年度新高
●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260.4亿元,增长41.9%,其中,跨境电商进口额全国第一
来源:南方日报
头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子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