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红人馆 | 何止大学生是沈眉庄?每个人都是

[2019年12月07日 19:53]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生活需要一点童话感。”沈眉庄又火了,不是因为才华或是谈吐,而是因为她成了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奶茶续命,无欲无求。不爱热闹,拒绝社交,舒适圈里躺平就好。混沌迷惘,得过且过,放纵才是第一大乐事。鸡血打得慢,累意来得却很快。工作五分钟,休息可得两小时。虽然不能高强度工作,但是高强度睡觉却不在话下。

“生活需要一点童话感。”

沈眉庄又火了,不是因为才华或是谈吐,而是因为她成了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奶茶续命,无欲无求。

不爱热闹,拒绝社交,舒适圈里躺平就好。

混沌迷惘,得过且过,放纵才是第一大乐事。

鸡血打得慢,累意来得却很快。 工作五分钟,休息可得两小时。 虽然不能高强度工作,但是高强度睡觉却不在话下。

面对课堂上的知识和上司布置的任务,更是“你说归你说,我不懂还是不懂”。

不少年轻人表示“有被内涵到”,有网友用“闹猪瘟”来形容这种常见的“当代废物”生活。

而前有“当代大学生沈眉庄”,后也有“当代社会安陵容”。 “我不配”“我不值得”同样让人感同身受。

丧是人间真实?

当丧成为一种潮流,告诉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太难了; 微博热门话题在感叹年轻人“混吃等死”的现状。 夸大展现“人间真实”的丧剧备受欢迎。 就连综艺里也焦虑横行。 温情的戏码越来越少,竞争感日渐激烈,嘉宾不得不顺应规则,探寻所谓的输赢。

但如果把丧文化归结于贩卖焦虑,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现实就像的确总有些无奈的瞬间。

譬如初入社会的Papi酱为了装成熟,勉强自己参加应酬,喝酒喝到吐。

又像是程潇独自在国外艰难打拼,不想让妈妈担心,通话时捂着电话哭。

我们总会有一些瞬间不免丧气。 却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重新建构拼凑,与自己和解。

快乐的感知能力

年轻人叫嚷着李诞的名句“人间不值得”。 殊不知忽略了前半句,“开心点儿朋友们。 ”不是人间不值得,而是人间不值得你这么不开心。 烦恼的事情很正常,不要总放在心上啊。

与其让生活的种种暴击为丧文化的流行背锅,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缺少快乐的感受力。

我们很容易放大聚焦于生活负能量的一面,但却对快乐视若无睹、潦草带过。 失望与希望总是被视作不对等的分量。 聚焦于高压,却忽略了应对之后的巨大成就感。 很容易被一件小事击垮,却很难因为一件小事而得到救赎。

蔡康永曾解读过马东的“我的底色是悲凉的”。 蔡康永认为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不是真正的乐观,没有来自于悲观的乐观,是无知的乐观。

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说,真正的快乐感知能力,当然不是单纯的逃避种种难题,而是能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残缺、种种挫败。 却也能对生活心怀向往,珍惜美好。

对生活抱有期待

我很喜欢容易陷入悲伤的人,他们情感纤细而柔软。 虽说人类的悲喜并不共通,他们却也能够对痛苦感同身受、有所惦念。

我也很喜欢擅于享受美好的人。 这个世界不缺少丧,兜售元气的人却很珍贵。 没有谁的生活永远顺风顺水,但总有人能在残酷的世界中生活得明朗。

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珍视美好的小事,纵使体悟过严寒冷酷,也依然怀有热情去抵抗。

就像春夏说“我在寻找可能存在的美好和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

上周的《奇葩说》探讨的是“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傅首尔说,大人比孩子更需要童话。 而成年人的幸福就在于,他保留了多少童真和梦幻的部分。

我也很喜欢冉高鸣的观点“童话是假的,但童话感是真的”。 而童话感就是对生活满怀热情,有所期待。

就像电影《小森林》里所说,“寒冷也是最重要的调味料之一呀”,所以不要把自己囿于焦虑与低落中,就享受一食一味间的美好瞬间就很好。

《奇遇人生》也试图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看似浪费时间的惊奇境遇之中。

《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句话“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限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 ”

人生哪有万事胜意,虽然总有失意,但惊喜也会常伴其中。 会盼来初雪的冬季,还有冒着热气的糖炒傈子和烤红薯,布满整条街的彩灯和挂着铃铛的圣诞树……

如果不能逃避掉琐碎的烦恼,希望美好的瞬间能够给予你力量。 至少多留意那些掉落的小惊喜,让快乐的保质期长一点吧。

查看更多: 蔡康永 春夏 初雪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