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为什么我们都爱那个600岁的房子?

[2020年01月15日 19:53]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你有想过你的房子能活过600年吗?皇上的房子可以。这座名为故宫的房子今年已然600岁,庆生的氛围极为浓厚。青年创意平台让年轻人帮故宫想创意;为了迎接农历新年而在宫殿内设置的“吐宝鼠”吐露着吉祥富足;2020年将重新开放的养心殿和“魏璎珞”的延禧宫,以及全年一系列大型展览都在为紫禁城庆生。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

你有想过你的房子能活过600年吗?皇上的房子可以。

这座名为故宫的房子今年已然600岁,庆生的氛围极为浓厚。青年创意平台让年轻人帮故宫想创意;为了迎接农历新年而在宫殿内设置的“吐宝鼠”吐露着吉祥富足;2020年将重新开放的养心殿和“魏璎珞”的延禧宫,以及全年一系列大型展览都在为紫禁城庆生。

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900万人,年轻人到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虽然历经六百年沧桑,故宫仍然散发着持久的吸引力。这是为什么?

我们从故宫的过去开始说起,顺着现在,讲到未来。

六百年前的一个决定与百年故宫节点

从紫禁城的缔造者朱棣到中国最后一位皇上溥仪,600岁的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人生和帝国的兴衰。

一切都要从朱棣的那个决定说起。

靖难之变朱棣赶走了自己的侄子,亲自做了龙庭,就是着名的永乐皇帝。虽然祖籍是南方人(朱元璋祖籍安徽凤翔),但习惯了大漠风沙和四处征战的朱棣始终不适应在南京的日子。最终他下定了决心,在自己的封地——当时的北平兴建新的宫城。

公元1402年,永乐皇帝下诏升北平承宣布政使司为北京,暂称行在。大批工匠和人口在行政作用驱使下涌入北京,参考南京皇城样式,以元朝大都为蓝本,朱棣开始修建全新的紫禁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紫禁城完工。中国的政治中心历史上最后一次由南向北移动,奠定了此后六百年中华民族的政治格局。

明朝故宫画册

从此以后,围绕皇权与国运,战争与和平,从救亡图存,再到奋起直追,紫禁城见证了中华民族无数关键的时刻。

公元1520年,庚辰年,正德十五年,故宫一百岁。

第一个百岁生日,故宫过得不那么踏实。

北京作为帝国正统首都的地位一直不太稳固,北京的京师地位一度被南京取代。紫禁城则在建成的头一年就遭遇大火,我们熟悉的前三殿被焚毁,直到1440年才被修复。

9 年后,明英宗远征瓦剌被俘,蒙古人长驱直入,紧逼北京,举朝震动。紫禁城见证自它建立以来的第一场战争。而等到它刚刚庆祝自己百岁生日的第二年,正德皇帝就在疑云重重中暴死。

公元1620年,庚申年,万历四十八年,故宫二百岁。

已经在走下坡路的明朝政府在故宫二百岁生日时,接连发生明末三大案中的红丸案和移宫案,一年之内两个皇帝死去,两个皇帝即位。随之而来的就是阉党和东林党的激烈争斗,明朝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

故宫则在这个百年内连续遭逢两次大型火灾(1557年、1597年),后一次的修复工程直到三十年后才完工,而那时距离明朝灭亡只剩下17年了。

公元1720年,庚子年,康熙五十九年,故宫三百岁。

李自成从北京败退时几乎一把火把紫禁城烧了大半,此后故宫就开始了漫长的修复。开国伊始,民力匮乏,紫禁城的修复步履维艰,直到康熙晚期,才逐步恢复了紫禁城前明时期的规制。

公元1820年,庚辰年,嘉庆二十五年,故宫四百岁。

这一段百年的历史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从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秘密建储的匣子,到后妃们居住的宫殿,我们熟知的历史典故莫不和紫禁城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经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盛世的紫禁城也确实享受到了不少的好处。干隆在位60余年对紫禁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翻修,作为皇家建筑的核心代表,紫禁城始终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之一。

这样说起来就像没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故宫是俄罗斯克林姆林宫的2.7倍、法国卢浮宫和英国白金汉宫的3倍大,这还是算上了后者花园土地面积之后的比例。

公元1920年,民国九年。

虽然已经是民国,但是废帝溥仪此时仍旧居住在紫禁城里。距离他被逼出宫还有四年,距离故宫博物院成立还有五年。

1925年故宫成为了博物院,人人皆可买票参观,这让1960年的溥仪在故宫门前蹙起眉头,“我今儿回自个儿的家,还要买门票?”这位末代皇帝后来又和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逛过两次故宫,不知道看着他曾经读过书爱过婉容的地方,又会是怎样的感慨。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宫鸟瞰图

可以说,故宫前505年的所有权就是皇家,对群众的开放区域是0%(当然,除非你能抓住时代机遇,科举中第或是选秀入宫)。一位又一位皇帝在这里批过奏折、摔过杯子、盖过章、写过诗,最后都成为了历史,藏在故宫的松柏间。

故宫人在故宫

1925年紫禁城出落成了故宫博物院,在新的历史时期逆龄生长。在这95年中,故宫博物院从天上缓缓降落到凡间,走进平民百姓中间,经历六个世纪却越发年轻,生机勃勃,这源于故宫人对故宫多年的守护。

何为故宫人?不是住在这里的人,而是守护这里的人。

修缮人

匠心传承、修旧如旧,故宫有一群人把时光过的很慢,他们仔细地修缮着故宫的角角落落。2002年,故宫立了“百年大修”的flag,计划用18年的时间对古建筑进行整体的保护和修缮。

故宫人把这个百年大计放在了心尖儿上,一刀一笔修复着时光的痕迹。18年已过,百年大修的KPI圆满完成。

除了对古建筑的修缮,文物修复也一直颇受关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自家后院”、御猫还有自行车吱呀吱呀的声音一度成为多少人理想的工作样子。

择一事,终一生,对故宫文物修复师来说,他们藏身于故宫的红墙之中,根据不同文物的不同特性,精工细作,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倾听着它们灵魂的声音。

守门人

故宫这么大,9999间半的院落,需要好的管理,而在故宫前院长单霁翔眼中,自己也只是故宫的守门人。这些年,为了更好的保护故宫,同时提升游客的获得感,故宫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禁烟、禁机动车、限流、加凳子、开午门三门洞……

故宫不仅越来越有温度了,还越来越充满活力。故宫现任守门人王旭东眼中的故宫要 “活起来、走出去”,活力故宫就是要跟上时代,把故宫的文物资源和数字资源转变成人们喜爱的文创产品和影视作品,让年轻的故宫走到人们中间。

文创人

今天的故宫是个大IP,因为各种衍生的文创产品和影视作品成功的吸引了大众。从实体的“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萌系产品,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等APP,故宫的身影刮过了美妆、服饰、书籍、文具、首饰等多领域,兼具文化价值和时尚元素。

故宫的走红之路离不开文创人的努力。研发过程中,他们既要研读大量史料,又要设计地接地气够亲民,因为质量上乘,故宫文创产品常常断货,也曾作为国礼走出国门。

故宫以前像个肚里有货嘴上没话的老实人,而今天却是个实力演说家,用各种形式把最好的自己推向大众。各种文化创意充盈着传统文化的河道,流淌着故宫人的智慧,推动着故宫成功出圈,渐渐成为文化界的顶流。

国礼制作者

故宫,未来可期

故宫的未来依旧充满期待。沿着时代的脉搏往未来跃动,一座古老宫殿也会具有科技感。你是否想过足不出户就能看尽宫院繁花,VR全景故宫带你转;VR博物馆使一些展品不必搬移也可以巡游世界,挣脱了空间的限制。而5G时代的到来,故宫的形态更将充满无限的可能。

大庆之年,故宫也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今年,故宫博物院将举办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画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中国与凡尔赛展等等,如何把新科技放进千年历史中我们尽可以拭目以待。

你是否总觉得故宫的文物看不够,每次去就是看看皇上睡觉的地方?对于文物,也值得期待。2020年,故宫北院区计划开工,预计工期3年。故宫北院区最重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面积规模最大的是展览空间。对于未曾面世和尚待修复的文物,故宫既拓宽了文化的地理空间,也赋予了其存在的意义。

始于600年前的一幢建筑,在时间的宽广河床上刻下历史的铭文,而如今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解码再编码,赋予其新的意义,然后把它完整地交给未来。

查看更多: 故宫 紫禁城 皇帝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