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沈阳MEC大会热议话题|王春红:微观再生如何重塑宏观年轻?

[2025年09月25日 17:03]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2181
导读:9月23日至24日,2025 CIAMMEC学术巡讲暨东三省医美新品展览会在沈阳举行。本次大会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与创新疗法,设置了多个主题会场,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业内精英与权威专

9月23日至24日,2025 CIAM&MEC学术巡讲暨东三省医美新品展览会在沈阳举行。本次大会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与创新疗法,设置了多个主题会场,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业内精英与权威专家齐聚。

大会亮点:科研与临床的完美交融

继9月17日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医工融合&医工转化论坛》完美闭幕,徐弢教授和王春红院长带着医工融合&医工转化的理念,在本次沈阳MEC大会不仅是学术交流平台上,完美呈现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医疗水平提升的话题,再次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徐弢教授作为全球生物3D打印领域的开拓者,分享了《生物3D打印技术在皮肤美学中的创新应用》,系统阐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前沿进展。王春红院长是临床一线的忠实践行者,作了《从微观再生到宏观紧致:胶原蛋白治疗眼周年轻化的机制解析与临床案例展示》的主题分享。她指出“临床上看到的皱纹、松弛只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功能衰退与细胞外基质失衡”

衰老的密码:从细胞到可见的老化迹象

王春红院长在演讲中深入剖析了衰老的微观机制。她认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能力下降、黑素细胞功能紊乱、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这些微观的病理改变,最终汇聚成肉眼可见的皮肤老化全貌。

“衰老不是一条皱纹的故事,而是从细胞到组织再到机体的层层传导。”王院长指出,传统医美往往只关注宏观表现的修饰,而忽视了衰老的细胞级根源。

针对这一局限,王院长提出了全新的治疗思路:再生的价值在于打通“微观—宏观”的链路。在她看来,3D打印ECM胶原技术为细胞重建了健康的“家”,通过仿生支架引导细胞迁入、增殖和分泌,从而重塑组织的微环境。

技术革新:3D打印ECM胶原的突破性优势

ECM(细胞外基质)是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组织结构,是细胞赖以生长的重要环境。王院长解释,“ECM包含细胞分泌的超过三千多种成分构成的生命物质,按结构主要表现为凝胶样基质和纤维网络”。

有数据表明,ECM能促进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这是生物再生材料区别于其他材料的核心特质;同时还能促进驻地细胞增殖和新生组织的形成、结构重塑和血管生成。

这种材料依托原创的生物3D打印专利技术,在体外打印出最适合细胞生长和功能实现的“细胞超级工厂”,让经过基因修饰的细胞高效分泌大量活性蛋白,经去细胞处理后得到的新型生命活性材料。

临床路径:三层递进实现自然年轻化

原空军总注射科主任、北京航天科工七三一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丽扬王春红院长基于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从微观再生到宏观紧致的临床路径。

在微观层面,3D打印ECM胶原为细胞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激活细胞活性,实现内源性自我修复。再生效应逐步体现在组织结构的重建上。临床数据显示,经过合理治疗,真皮层厚度平均可增加47%,脂肪室得到支撑,微循环得到改善。

在宏观层面,求美者将看到整体的焕活感——皮肤紧致而富有弹性,眼周神采焕发,面部轮廓更协调。一位接受过王院长治疗的患者反馈:“术后3个月,面部触感柔软,无传统填充的硬块或移位风险,表情自然灵动。”

王院长特别强调了眼周治疗的个性化设计。她认为,医生需要根据求美者的具体状况,从面部肌肉走向、皮肤松弛程度,到脂肪分布状况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案例:从理论到实践的验证

王春红院长分享了多个临床案例,验证了从微观再生到宏观紧致路径的有效性。

一位28岁的轻熟肌女性,因熬夜导致泪沟明显、下颌线模糊。通过3次导入治疗,她的泪沟填充率达到90%,苹果肌自然上提,下颌缘清晰度提升40%。

王院长在案例分享中强调,“眶周治疗并非简单填充或塑形,医生需具备精准审美判断力与高超操作技巧”。她平时在给求美者做眼周抗衰、泪沟填充等项目时都严格遵循安全、自然、和谐统一的宗旨。

未来展望:从“填充式抗衰”到“再生型抗衰”

王院长指出,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个性化,医生需要从单一技术提供者转变为综合美学顾问。未来医美的发展方向不应停留在外观修饰,而应深入到细胞与组织的功能重建。

“再生医美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科学手段唤醒肌肤自愈能力,让年轻态与生命力同步生长。”王院长表示,抗衰的终极意义“不是对抗时间,而是让每个年龄都拥有最好的状态”。

3D打印ECM胶原技术的出现,不仅是一个产品的面世,更是再生医美理念的升华。它突破了传统单一材料的局限,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平台型基础材料”,能够与多种现有产品协同,形成“即时效果+长期再生”的综合解决方案。

查看更多: 资讯
lv

图文资讯